进入秋季,昼夜温差大,气温不稳定,又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,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,所以秋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。我们不单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,同时也要做好常见传染病的预防,幼儿又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,幼儿园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。一旦有传染病的传入,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,在幼儿中造成扩散,甚至造成局部暴发。因此,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,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。
秋季传染病有哪些?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见传播?家长可以如何帮助孩子预防?请接着往下看。
一、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
(一)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肠道传染病,主要症状为发热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,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。可伴有咳嗽、 流涕、食欲不振、腹泻等症状。部分患者仅表现为手、足和臀部皮疹和/或咽峡部疱疹。手足口潜伏期一般为2~10 天,平均3~5 天。
1.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、疱疹液、鼻咽分泌物、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餐具、奶瓶、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;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;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。
2.防治措施
要讲究环境、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。以饮食卫生为重点,把好“病从口入关”,做好“三管一灭”,加强自身防护:
(1)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
尽量不到校外小摊点就餐,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;不喝生水、不吃生冷食物;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;不暴饮暴食;实行分餐制,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;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;杜绝生吃水产品。罐头食品出现鼓起,色香味改变的情况,不可食用。不喝生水。
(2)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
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;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。适当进食蒜、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。
(3)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
不要胡乱用药,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。防止耐药性的产生,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,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。
(二)诺如病毒
诺如病毒(Norovirus),又称为脓融病毒,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。可略写为NV。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、呕吐、恶心,或伴有发热、头痛等症状。儿童患者呕吐、恶心多见,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,呕吐少见。病程一般为2-3天,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恢复后无后遗症。
1. 传播途径
(1)直接接触传播
诺如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,比如接触了感染者的粪便及呕吐物,其中含有一定的病毒,当接触以上物质后未及时做好个人卫生,很有可能会导致手部被污染而诱发感染,在平时处理病人的呕吐物及粪便时,要佩戴好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到诺如病毒。
(2)空气传播
当感染者排泄物及呕吐物不小心飞溅到空气当中后,可能会形成一些较小颗粒,通过呼吸道吸入到健康人群体内而被传播,在平时与病人接触时要佩戴好口罩。
(3)消化道传播:
如果平时食用的食物及水源被诺如病毒污染,进食此类食物之后也会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,所以在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吃一些不干净的食物或食用生肉。
2. 防治措施
(1)把好“病从口入”这一关
①注意个人卫生,餐前便后要洗手;
②患者最好避免与其他人共同进餐,使用过的饮食用具要洗净并高温消毒;
③从患病到康复后3天内,患者都一定不要去做饭给他人吃;
④所有食物(特别是贝类海产品)必须彻底煮熟才可进食。
(2)避免接触
①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;
②患者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;
③患者住所要开窗通风或使用排气扇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;
④及时清理患病家人的呕吐物和粪便,并清洗、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和物品;
⑤进行消毒处理的时候,一定要戴囗罩和手套,做好个人防护。
二、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
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、流行性腮腺炎、流脑、水痘、禽流感、红眼等。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,是“吸进去”的传染病。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,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。
(一)流感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流感一般表现为起初畏寒、发热,体温迅速升高到39°-40°,全身不适,剧烈头痛,腰、背及四肢酸痛,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,少数患者有腹泻,大部分患者2-3日后才出现喷嚏、流涕、鼻塞及咳嗽。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-2日 内达到高峰,3-5日热退,症状明显好转。
1.传播途径
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,也可经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。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,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。
2.防治措施
(1)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。
(2)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。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食醋熏蒸,进行空气消毒。
(3)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,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。
(4)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。
(5)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,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。
(二)流行性腮腺炎
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。本病潜伏期4-21天,平均18天。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,患者受感染后,大多无前驱症状,部分患者可有倦怠、畏寒、食欲不振、低热、头痛等症状,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,局部疼痛,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,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,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,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。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,以后可逐日减退。全部病程约7-12日,可并发睾丸炎、卵巢炎、脑膜炎等。
1. 传播途径
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,也可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。
2. 防治措施
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。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,流行季节注射“麻腮风”疫苗提高免疫力。
(三)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冬春季好发。潜伏期1-2周,发病初期伴发热、头痛、食欲不振,全身不适等症状。1-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,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、疱疹晶亮伴瘙痒,抓破后能留下斑痕。皮疹分批出现,大小不一,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、丘疹、疱疹和结痂疹。
1.传播途径
病人为主要传染源,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,传染性强。
2.防治措施
可以注射水痘疫苗
温馨提示:
1.家长可根据气候特点随时为幼儿增减衣物,并注意日常饮食。
2.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不能因为天气转凉而不开窗。
3.少带幼儿到人多聚集的地方去。